|
你我ㄧ起反霸凌 |
|
隨著社群網路與可隨拍隨傳的智慧型手機日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,霸凌不再只是傳統的面對面欺凌,而是有了「網路」這個新管道,演變成網路霸凌,並且是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新興問題。近期網路霸凌案件受到社會的矚目與重視,並對莘莘學子造成不良影響,教育部推動「尊重他人,健康上網」的正向防杜網路霸凌作法,宣導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網路素養。
如果遭遇網路霸凌事件時,可以怎麼做:
不謾罵:不要與對方謾罵,也不要張貼讓對方不舒服的言論。
請刪文:先以訊息通知對方,告訴對方你的感受,請對方刪除讓人不舒服的貼文。
留證據:若告知對方刪文後仍未改善,則將讓人不舒服的內容截圖下來,留做證據,並與家長或老師討論如何處理。
快阻斷:使用社群網站的「解除朋友關係」或「封鎖」等功能,阻斷網路霸凌行為人與你的聯絡,避免繼續看到不舒服的貼文。
尋求助:透過下列「多元反映管道」尋求協助,並得向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(02)3393-1885或社群網站提出申訴、檢舉。
防制校園霸凌多元反映管道:
告訴導師、家長(口頭、書面、電話、E-mail等)
投訴學校信箱(7523250 申訴信箱)
向縣市防制校園霸凌專線反映(7241183)
向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線反映(0800-200-885)
在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留言專區留言
其他管道(好同學、好朋友)
發現或是遭受校園霸凌時,一定要勇敢說出來,家長及老師才能針對問題進行協助與輔導,尤其是旁觀學生的反映,更是彰顯校園正義的重要機制,因為你的見義勇為,可以阻止同學遭受霸凌的傷害,也可以改善同學霸凌的偏差行為。
網路世界就如同真實世界,不但所有言行舉止都應該遵守禮儀,互相尊重,而且也同樣受到法律的規範與保障,這樣才能維持網路世界的秩序,讓大家享有安全有禮的使用環境。因此,大家應該遵守網路禮儀的觀念,才能安全快樂地悠遊網路世界中。 提醒您:
「不要」參加羞辱或孤立別人的線上惡意投票或社團。
對於批評或欺凌別人的發文內容,不要按讚、回應或轉寄。
若看到疑似不公義且請求網友人肉搜索的事件也不要加入,避免淪為網路霸凌的共犯。
當您遭遇或發現同學遭到網路霸凌,要立即告訴老師、家人勇於說出來不要害怕,因為他們會陪伴您共同面對問題,發揮關懷與互助力量,一起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,以杜絕網路霸凌。
當您遭到網路霸凌時,不宜馬上回嗆或反擊,而是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(若霸凌者為同學,也可以請學校老師協助處理):
嘗試和對方溝通,明白表達自己不舒服、受侵犯或被侮辱的感受。
請對方停止霸凌行為並刪除網路上相關的負面內容。
萬一對方置之不理或持續霸凌行為,您可以這樣做:
保留證據
將霸凌的圖文影像等內容,進行保留存證 (可利用鍵盤右上角「Print Screen」或「Prt Scrn/Sys Rq」按鍵儲存畫面),做為後續措施的佐證。
阻斷霸凌管道
透過社群網站的「解除朋友關係」或「封鎖」功能,阻斷霸凌者與您的聯繫管道,避免他們持續和您對話,或看到您所更新的訊息。
向網管部門檢舉
利用社群網站「檢舉」功能或透過影音網站的「安全中心」向網站管理部門舉報;他們會根據網站使用規則,是否移除霸凌內容,或停用霸凌者的帳號。
尋求專業協助
如果需要進一步協助,可以諮詢學校的導師或輔導老師、醫療院所的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,或向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線0800-200-885反應(或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留言版留言),以及「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」申訴。
網路霸凌可能觸犯刑法第151條恐嚇公眾罪、第305條的恐嚇危害安全罪、刑法309條的公然侮辱罪,以及刑法310條的誹謗罪等罪,提醒大家在網路發表言論時應遵守的禮儀,以免觸法、傷己傷人。